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指起病于儿童时期,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的关系,以
焦虑,
恐惧,
羞怯等为主要表现的情绪异常。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与成人神经症一般无连续性。主要包括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儿童恐惧症,儿童社交恐惧症等。
DSM-5将特发于儿童时期的童年情绪障碍取消,统一划归到
焦虑障碍中,取消了年龄界限。并将既往的
焦虑障碍诊断和分类进行了较多的调整。强迫和相关障碍,创伤和相关应激障碍不再归属为焦虑障碍。DSM-5在抑郁障碍中增加了破坏性情绪调节障碍;在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分类中增加了间歇性爆发障碍。下面为大家重点介绍儿童常见的分离性焦虑障碍和特定性恐惧症。
一:分离性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其所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与其发育水平不相适宜的过度焦虑情绪。
该障碍较常见,国外研究报道该障碍患病率在7-11岁儿童中为4.1%,在12-16岁儿童中为3.9%,平均起病年龄为7.5岁。目前有报道提示,分离性焦虑障碍也可发生于成年。
该障碍的产生于儿童气质,对主要抚养者的依恋,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是上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激性变化,如转学,住院,依恋者的变化等均有可能促使该障碍的发生。
二:特定性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对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的过分恐惧,这种恐惧具有显著的发育阶段特定性,并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该障碍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该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气质,意外事件的惊吓有关。间接的创伤经验和信息传达,对该障碍的产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